水是生命之源鑫配资官网,也是发展之基。作为全国五十个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,自贡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四川省人均水平的两成,长期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困境。
近年来,自贡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创新“留水”新模式。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,推出以生活、生产、生态为主线,以“拦、截、滞、蓄”为手段的治水模式,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注入强劲“水动能”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自贡经验”。
千年盐都的缺水困局
自贡市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部,素有“千年盐都、恐龙之乡、中国灯城” 的美誉。摊开自贡市地图,沱江穿城而过,越溪河、釜溪河、旭水河等河流如羽毛般伸展。
釜溪河环绕自贡城区
然而,这座看似水域丰富的“宝藏”城市却长期被缺水问题困扰:沱江流经里程短、缺乏大型湖泊水库,难以有效留住降雨;降水时空分布不均,东多西少,秋冬干旱少雨,春夏雨水流失快;城镇化进程加速,资源性、季节性、工程性、水质性缺水问题交织,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。
展开剩余73%近年来,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,极端天气频发,自贡主要水源水库蓄水形势严峻,水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加大。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,成为自贡市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。
创新“留水”模式破解难题鑫配资官网
为破解水资源困局,自贡市以“改善资源禀赋、改善水生态环境;推动治水兴市、推动乡村振兴”为目标,编制“留水”工程三年实施方案,探索出“拦、截、滞、蓄”的治水新模式。
2023年4月,《自贡市“留水”工程实施意见》正式印发,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,聚焦水库工程、小流域综合治理、小农水工程和再生水利用四大领域,采取筑堰扩容、水库除险、生态修复、中水回用等十项措施,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。
水库工程“留水”:兼顾防洪与蓄水功能,完成病险水库整治,推进水库扩建和新建项目。例如,正在实施的沿滩区老蛮桥水库扩建后总库容将从672万立方米提升至1229万立方米,成为兼具工业供水、农业灌溉、生态补水功能的中型水库。
小流域综合治理“留水”:通过新建和整治石河堰,严控污染源,恢复水生物多样性。观音溪和永通河的综合治理,不仅保障了沿线农作物灌溉用水,还实现向釜溪河生态补水,取得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。
富顺县永通河石河堰
小农水工程“留水”:摸排山坪塘、囤水田,恢复蓄水功能,提升农村水资源储备能力。2023年,富顺县琵琶镇通过新建和整治山坪塘、蓄水池,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,改善灌溉面积4100亩。
再生水利用“留水”: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,再生水利用率达35%以上。富顺县水资源利用中心通过深度处理城市污水,将其用于道路清扫、城市绿化等,有效节约水资源。
资源利用实现质的飞跃
自贡市对小型水源工程推行“乡镇统筹、村组落实”管理模式,探索“以水养水,群众自治”。坚持蓄调结合,旱季按“先生活、后生产”分级供水,沟渠连通水库、山坪塘,形成互补网络。同时,统筹水域与陆地,鼓励种植水生植物、投放滤食性鱼类,确保“留水”工程成为水清岸绿的重要抓手。
沿滩区釜溪河支流的石河堰
截至目前,自贡市累计完成病险水库整治43座,新建或整治石河堰113座、山坪塘613口、蓄水池540座,实施小流域治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,新增工程“留水”约5200万立方米。“留水”工程有效缓解了生活、生产、生态用水短缺矛盾,提升了河道和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能力,修复了全市小流域水生态环境。
系统治水的“自贡样本”
统筹规划、系统推进,将蓄水补枯、农业灌溉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,形成“留水、用水、护水”闭环管理;动态摸排、精准施策,通过问题清单与实施计划,避免资源浪费,提高治理效率;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注重流域生态修复与再生水利用,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生态效益有机统一;创新机制、提高效率,探索长效管理模式,实现工程系统化维护与作用发挥……自贡市通过水库工程、小流域综合治理、小农水工程及再生水利用等举措,构建起多维度、立体化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,为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
自贡市“留水”工程的成功实践鑫配资官网,不仅破解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“水瓶颈”,更为全国类似缺水城市提供了可借鉴、可复制的治水样本。未来,自贡市将继续深化水资源综合治理,以水兴业、以水兴城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水动能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众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